- 《零碳中國·零碳校園藍皮書》重磅發布!深入研究校園如何實現零碳排放
- 國家能源局章建華:加快分布式新能源發展 確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 為什么要去落后產能?請看看我國煤炭開采落后到什么程度-超低的回采率,其浪費等于四個神華一年的煤炭產量(17億噸)
- 各產業碳排放現狀及科技支撐碳中和實現路徑
- 如何貫徹落實《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
- 履約后控排企業的總結篇——碳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 關于組織開展北京市2018年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培訓工作的通知
- 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 | 38項措施落實能源領域碳達峰工作
- 為什么最近清潔能源上網不再被集中吐嘈?-國家電網自我革命,這些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新舉措正一個個完成!
行業觀察:加快推進我國能源綠色開發利用
發布時間:2019-11-05 11:23:53能源是經濟的首要問題。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正日益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加快能源向清潔化、低碳化、多元化發展步伐。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要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加快能源開發利用科技創新,為能源綠色革命提供科技支撐和戰略引領,推進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的建立,為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清潔可靠的能源。
我國能源行業發展現狀。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能源供應體系,有效支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一是化石能源成為保障國家能源穩定供應的主體。2018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化石能源占比85.7%。其中,煤炭占59%,石油18.9%,天然氣占7.8%。70年間,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占比長期超過70%,發揮了能源供應中“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我國油氣生產能力的提高和石油儲備制度的建立,為緩解我國原油進口壓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二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成為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的戰略重點。截至2018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7億千瓦,核電在建在運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光伏新增裝機和累計裝機、太陽熱利用規模均居世界第一。2018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到14.3%。
我國能源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能源非綠色開發利用的環境負外部性。傳統粗放式的能源開發和未清潔化、未優質化利用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負外部性)突出,主要表現在生態環境破壞、水資源污染及短缺、大氣污染以及氣候變化等方面。如煤炭開發引發的地表沉陷、水資源流失、固體廢棄物堆存等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萬噸煤開采損傷土地0.2公頃左右,煤炭開發每年破壞地下水資源約70億噸。陸上石油開發一定程度上降低地下水位,存在影響水質的風險?;茉次磧炠|化利用帶來的大氣污染問題突出。燃煤發電污染物排放已低于燃氣機組排放限值,但電煤比例僅為5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5%。民用散燒煤總量2億噸左右,噸煤污染物排放強度達電廠的10倍以上。二是溫室氣體減排面臨巨大壓力。我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碳排放國,必須加快構建以低碳能源為主的能源供應體系。三是能源利用效率總體偏低。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的1.4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更為迫切。四是能源安全形勢依然嚴峻。2018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69.8%,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45.3%,成為最大天然氣進口國。
開發利用是能源安全新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面對國際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全球能源轉型發展新趨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提出推動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和能源體制四方面的“革命”,要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這一戰略思想開辟了中國特色能源發展理論的新境界,是新時代加快推動我國能源事業創新發展的根本遵循。能源綠色開發利用就是以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指導,堅持“能源安全高效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原則,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現能源開發的安全化、環境友好化、高效化(效率、資源回收率和經濟效益),能源利用的清潔化、低碳化、集約化和節約化,推動能源開發利用全過程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能源綠色開發利用的實施路徑。第一,推進化石能源的清潔化。一是實施綠色煤炭重大工程。通過加快實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重大科技項目等科技創新,攻克煤炭安全、綠色、高效、智能開發,智能燃煤發電、超高參數超臨界燃煤發電、新型高效燃煤發電系統、燃煤污染物深度控制,煤轉化制清潔燃料、煤轉化制取大宗及特殊化學品、煤轉化過程污染物控制,煤炭利用過程中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關鍵核心技術,不斷通過煤炭安全高效清潔智能開發和清潔低碳利用水平,發揮煤炭在國家能源安全保障中的基礎能源作用。二是實施穩油、天然氣倍增工程,加快攻克深層深水和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加大儲運設施建設和技術攻關,實現油氣開采與儲運有機銜接,推動油氣產業健康發展,提高我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第二,推進清潔能源的規?;l展。突破儲能、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核能等核心技術,支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規?;l展。堅持安全為要,突破先進核電技術和核能多元化利用技術,加快推進符合國家核安全標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組建設。突破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技術、薄膜電池技術,提高太陽能光伏系統發電效率,大規模推廣太陽能熱利用。突破海上風電智能控制技術和工程施工技術,加快陸海風電協調發展。統籌發展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的綜合利用技術。積極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互補的分布式綜合能源系統,研發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群接入智能微電網技術,提升電網接納可再生能源能力和用戶服務能力。第三,推進能源供應的智能化。發展能源開發、輸送、分配和利用一體化的智能技術,建立煤炭等化石能源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協調互補的智能能源系統,不斷提高能源系統的效率、效益,有效提升全社會能源清潔化程度,全面實現能源安全化、綠色化和智能化,形成煤、油、氣、核、可再生“五足鼎立”的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第四,探索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之路,加快推進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的研發和示范應用,加大對低能耗、低成本、規?;疾都夹g研發攻關,推進CCUS技術與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集成耦合,加大政策激勵力度,促進相關產業培育和發展。第五,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回歸能源的商品屬性,建立反映能源稀缺性、環境外部性成本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和完善基于市場定價的碳交易制度,建立能源綠色開發利用績效考核體系,持續提升能源綠色開發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