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碳中國·零碳校園藍皮書》重磅發布!深入研究校園如何實現零碳排放
- 國家能源局章建華:加快分布式新能源發展 確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 為什么要去落后產能?請看看我國煤炭開采落后到什么程度-超低的回采率,其浪費等于四個神華一年的煤炭產量(17億噸)
- 各產業碳排放現狀及科技支撐碳中和實現路徑
- 如何貫徹落實《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
- 履約后控排企業的總結篇——碳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 關于組織開展北京市2018年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培訓工作的通知
- 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 | 38項措施落實能源領域碳達峰工作
- 為什么最近清潔能源上網不再被集中吐嘈?-國家電網自我革命,這些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新舉措正一個個完成!
履約后控排企業的總結篇——碳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發布時間:2022-01-07 17:19:12
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結束,控排企業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以來,全國碳市場累計運行114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按履約量計,控排企業以99.5%的履約完成率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經歷了一輪的履約,大部分企業意識到企業碳資產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具體怎樣管理,由誰管理,企業還是處于一個較模糊的狀態。
對于企業,碳資產種類包括政府免費分配、拍賣等方式發放的碳配額及開發碳減排項目并簽發獲得核證減排量兩種。
碳資產管理是通過專業化的管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碳資產的流轉,盤活碳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對于控排企業,在確保履約的前提下,優化碳資產的管理和使用,不僅能夠降低企業碳排放履約成本,更能夠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提高盈利能力。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重點排放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日益增長的碳減排發展壓力,因此對于碳資產管理以及碳市場的構建并不積極,很多企業都是以一種消極的態度應對碳資產管理,大部分企業在履約過程中是持觀望態度,“配額的價格明天會不會降低、政府會不會出臺其他調控政策”,大家難免有一種僥幸心理,這樣就會導致企業的控排執行能力不足,難以實現節能減排的最終目標。
(2)碳排放數據不清晰,數據庫建立不完善
由于我國碳交易市場剛開始建設,處于起步階段, 很多重點排放企業在碳資產管理的過程中并沒有建立有效的數據管理機構,難以得到清晰的碳排放數據,這樣一來就會影響企業的碳資產管理,難以實現節能減排。除此之外,我國碳市場交易管理制度也不夠完善, 尤其是在數據監管方面,存在一定的技術應用問題,缺乏統一的監管標準,這樣就很難對企業碳市場交易起到引導與管理的作用。
(3)排放成本過高,急需提升節能減排能力
我國各行業都在踐行環境友好型發展的道路,尤其是在碳市場建設之后,然而由于節能減排技術的缺失,導致重點排放企業的節能減排成本過高,加大了企業節能減排的壓力。以發電行業為例,由于社會對于電力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電力企業只能增加產出滿足社會的電力需求,但是這個過程同時又會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加劇氣候惡化,要想在保障增產的同時達到碳資產管理的要求,電力企業就必須升級節能減排處理的設備與技術,開發清潔能源發電技術,通過碳市場交易實現減排的目標,這些措施與手段都會增加企業經營管理的成本,加重發電企業的生產負擔。
第一,系統化規劃。從雙碳目標出發,系統化規劃自身的路徑、實施方案。
第二,從戰略角度監管,從實操角度落地。隨著碳配額逐年縮減的政策,碳匯未來一段時間資源短期價格可能持續高漲,企業要從戰略發展的角度,配套政策推動落地。
第三,可持續的運營模式。碳排放不是負擔而是有效的資產,從投資的視角獲得遠期收益,從成本的視角做到減排管理。
第四,數字化管理工具。從碳核查、碳減排到碳交易都離不開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可持續性,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從數據發現、控制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防止企業過高的履約成本,實現有效的事前監管。
第五,理解“碳經濟”,有步驟地融入其中。研究表明,到 2030 年, 清潔能源在我國的總投資機會高達16 萬億美元,清潔技術可以推動每年 1 萬~ 2 萬億美元的綠色基礎設施投資,并在全球范圍內創造 1500 萬~ 2000 萬個工作崗位。首先,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布局和架構,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如碳排放技術崗位)或是碳交易分析師。其次,面對工業流程和工藝特點,升級節能減排處理的設備與技術,開發清潔能源發電技術,實現企業綠色發展。
在我國碳市場建設發展的背景下,重點排放企業應該正視其排放問題,積極參與碳市場建設,營造良好的碳市場環境,同時設立專門的碳資產管理機構,提高管理工作的專業性,不斷優化節能減排處理技術,降低企業的成本壓力,促進企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經歷了一輪的履約,大部分企業意識到企業碳資產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具體怎樣管理,由誰管理,企業還是處于一個較模糊的狀態。
首先來了解,什么叫碳資產管理?
對于企業,碳資產種類包括政府免費分配、拍賣等方式發放的碳配額及開發碳減排項目并簽發獲得核證減排量兩種。
碳資產管理是通過專業化的管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碳資產的流轉,盤活碳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對于控排企業,在確保履約的前提下,優化碳資產的管理和使用,不僅能夠降低企業碳排放履約成本,更能夠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提高盈利能力。
企業在碳資產管理中遇到的問題?
(1)被動消極參與碳資產管理,企業控排能力不足。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重點排放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日益增長的碳減排發展壓力,因此對于碳資產管理以及碳市場的構建并不積極,很多企業都是以一種消極的態度應對碳資產管理,大部分企業在履約過程中是持觀望態度,“配額的價格明天會不會降低、政府會不會出臺其他調控政策”,大家難免有一種僥幸心理,這樣就會導致企業的控排執行能力不足,難以實現節能減排的最終目標。
(2)碳排放數據不清晰,數據庫建立不完善
由于我國碳交易市場剛開始建設,處于起步階段, 很多重點排放企業在碳資產管理的過程中并沒有建立有效的數據管理機構,難以得到清晰的碳排放數據,這樣一來就會影響企業的碳資產管理,難以實現節能減排。除此之外,我國碳市場交易管理制度也不夠完善, 尤其是在數據監管方面,存在一定的技術應用問題,缺乏統一的監管標準,這樣就很難對企業碳市場交易起到引導與管理的作用。
(3)排放成本過高,急需提升節能減排能力
我國各行業都在踐行環境友好型發展的道路,尤其是在碳市場建設之后,然而由于節能減排技術的缺失,導致重點排放企業的節能減排成本過高,加大了企業節能減排的壓力。以發電行業為例,由于社會對于電力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電力企業只能增加產出滿足社會的電力需求,但是這個過程同時又會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加劇氣候惡化,要想在保障增產的同時達到碳資產管理的要求,電力企業就必須升級節能減排處理的設備與技術,開發清潔能源發電技術,通過碳市場交易實現減排的目標,這些措施與手段都會增加企業經營管理的成本,加重發電企業的生產負擔。
如何搭建企業碳資產管理體系?
第一,系統化規劃。從雙碳目標出發,系統化規劃自身的路徑、實施方案。
第二,從戰略角度監管,從實操角度落地。隨著碳配額逐年縮減的政策,碳匯未來一段時間資源短期價格可能持續高漲,企業要從戰略發展的角度,配套政策推動落地。
第三,可持續的運營模式。碳排放不是負擔而是有效的資產,從投資的視角獲得遠期收益,從成本的視角做到減排管理。
第四,數字化管理工具。從碳核查、碳減排到碳交易都離不開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可持續性,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從數據發現、控制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防止企業過高的履約成本,實現有效的事前監管。
第五,理解“碳經濟”,有步驟地融入其中。研究表明,到 2030 年, 清潔能源在我國的總投資機會高達16 萬億美元,清潔技術可以推動每年 1 萬~ 2 萬億美元的綠色基礎設施投資,并在全球范圍內創造 1500 萬~ 2000 萬個工作崗位。首先,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布局和架構,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如碳排放技術崗位)或是碳交易分析師。其次,面對工業流程和工藝特點,升級節能減排處理的設備與技術,開發清潔能源發電技術,實現企業綠色發展。
在我國碳市場建設發展的背景下,重點排放企業應該正視其排放問題,積極參與碳市場建設,營造良好的碳市場環境,同時設立專門的碳資產管理機構,提高管理工作的專業性,不斷優化節能減排處理技術,降低企業的成本壓力,促進企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2022-01-07 17:19:12
上一條:
“碳”也能賣錢!能源企業如何管得好?
下一條:
寧夏印發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