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碳中國·零碳校園藍皮書》重磅發布!深入研究校園如何實現零碳排放
- 國家能源局章建華:加快分布式新能源發展 確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 為什么要去落后產能?請看看我國煤炭開采落后到什么程度-超低的回采率,其浪費等于四個神華一年的煤炭產量(17億噸)
- 各產業碳排放現狀及科技支撐碳中和實現路徑
- 如何貫徹落實《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
- 履約后控排企業的總結篇——碳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 關于組織開展北京市2018年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培訓工作的通知
- 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 | 38項措施落實能源領域碳達峰工作
- 為什么最近清潔能源上網不再被集中吐嘈?-國家電網自我革命,這些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新舉措正一個個完成!
院士觀點|劉中民:實現碳中和需構建多能融合新能源體系
發布時間:2022-05-07 16:55:50
劉中民表示:
實現碳中和需構建多能融合
新能源體系
NO.01
碳中和目標是否會給我國的經濟發展
帶來巨大挑戰?

劉中民表示碳中和目標將對我國能源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出更高要求,需頂層超前謀劃,構建多能融合新能源體系,保障新經濟發展模式下的能源安全與持續穩定供給。
實現碳中和目標,各個領域不僅要突破諸多關鍵技術門檻,還要破除各類能源之間的壁壘,突破工業流程再造的瓶頸和關鍵核心技術,這也正是構建我國新能源體系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和難點問題??珙I域、系統化布局不僅有巨大的創新空間,還會產生巨大的總體節能減排效果。多能融合的新型能源體系能夠切實提高能源儲備和保障能力,保障我國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
NO.02
如何實現產業轉型與能源轉型?
煤化工作為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和產業鏈完整的支柱型產業,應該得到更多關注。煤化工的基本任務通常被認為是“石油替代”,但不僅要用煤化工來填補石油資源及產品供應的不足,更要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促進相關產業進步,由此形成更加合理的工業結構。同時,我特別要強調,僅僅依靠煤化工行業自身的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實現低碳清潔發展仍然面臨一些挑戰,需要發揮國家體制優勢,超越領域限制,將現代煤化工放在能源與工業變革的大格局下統籌考慮,打破各能源種類相互獨立分割的局面,推動各能源系統之間的資源整合,解決現代煤化工低碳清潔發展問題。
NO.03
煤炭能源現在的出路是什么?
劉中明說當前,煤炭的原料利用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石化產品原料多元化、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近些年興起的現代煤化工以煤熱解、氣化為基礎,以一碳化學為主線,以新型催化劑和工藝過程為核心,以工藝流程裝備為保障,產品主要有合成油、天然氣、烯烴、乙醇、乙二醇、芳烴、精細化學品等,人們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都離不開這些原料?,F代煤化工不僅可緩解我國石油依存度過高的局面,還可以實現我國能源化學品生產的多元化,提高我國應對國際原油價格波動的能力,同時也可彌補現有石油加工與石油化工行業的結構性缺陷,促進工業結構轉型升級,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還可以成為保障油氣供應的重要支柱,為國家的能源安全提供支撐。
NO.04
我國的減碳事業可能會帶動哪些領域的發展和行業創新?
劉中明說我國已積極進行相關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攻關部署。中科院針對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利用完成了“低階煤清潔高效梯級利用關鍵技術與示范”先導專項,同時還圍繞國家潔凈能源體系構建,成立了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啟動實施了“變革性潔凈能源關鍵技術與示范”先導專項,實現了一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多能融合共性支撐技術的創新。例如,氫能及儲能技術、先進安全核能技術、 CO2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等。2020年10月,千噸級“液態陽光”合成示范項目成功運行。該項目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電解水生產“綠色”氫能,并將CO2加氫轉化為“綠色”甲醇等液體燃料。2019年9月,中科院原創的千噸級合成氣直接轉化制烯烴技術工業中試裝置投料一次成功,快速實現成果從科學論文走進工廠,引領了高效、節水煤化工的發展方向。該技術被列為國家能源技術短板清單任務。
總體上,我們正處于能源革命、工業革命、科技革命與人工智能互相疊加的大變革的初期。我國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生產與工業結構將向綠色低碳的方向快速轉變,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國家已經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近期一些與雙碳工作相關的規劃也陸續出臺,這些規劃的一個共同點是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不僅我國一些傳統高能耗工業將發生變革性變化,也將快速催生一些新的戰略產業。
實現碳中和需構建多能融合
新能源體系
NO.01
碳中和目標是否會給我國的經濟發展
帶來巨大挑戰?

劉中民表示碳中和目標將對我國能源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提出更高要求,需頂層超前謀劃,構建多能融合新能源體系,保障新經濟發展模式下的能源安全與持續穩定供給。
實現碳中和目標,各個領域不僅要突破諸多關鍵技術門檻,還要破除各類能源之間的壁壘,突破工業流程再造的瓶頸和關鍵核心技術,這也正是構建我國新能源體系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和難點問題??珙I域、系統化布局不僅有巨大的創新空間,還會產生巨大的總體節能減排效果。多能融合的新型能源體系能夠切實提高能源儲備和保障能力,保障我國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
NO.02
如何實現產業轉型與能源轉型?
煤化工作為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和產業鏈完整的支柱型產業,應該得到更多關注。煤化工的基本任務通常被認為是“石油替代”,但不僅要用煤化工來填補石油資源及產品供應的不足,更要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促進相關產業進步,由此形成更加合理的工業結構。同時,我特別要強調,僅僅依靠煤化工行業自身的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實現低碳清潔發展仍然面臨一些挑戰,需要發揮國家體制優勢,超越領域限制,將現代煤化工放在能源與工業變革的大格局下統籌考慮,打破各能源種類相互獨立分割的局面,推動各能源系統之間的資源整合,解決現代煤化工低碳清潔發展問題。
NO.03
煤炭能源現在的出路是什么?
劉中明說當前,煤炭的原料利用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石化產品原料多元化、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近些年興起的現代煤化工以煤熱解、氣化為基礎,以一碳化學為主線,以新型催化劑和工藝過程為核心,以工藝流程裝備為保障,產品主要有合成油、天然氣、烯烴、乙醇、乙二醇、芳烴、精細化學品等,人們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都離不開這些原料?,F代煤化工不僅可緩解我國石油依存度過高的局面,還可以實現我國能源化學品生產的多元化,提高我國應對國際原油價格波動的能力,同時也可彌補現有石油加工與石油化工行業的結構性缺陷,促進工業結構轉型升級,特別是在緊急情況下還可以成為保障油氣供應的重要支柱,為國家的能源安全提供支撐。
NO.04
我國的減碳事業可能會帶動哪些領域的發展和行業創新?
劉中明說我國已積極進行相關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攻關部署。中科院針對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利用完成了“低階煤清潔高效梯級利用關鍵技術與示范”先導專項,同時還圍繞國家潔凈能源體系構建,成立了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啟動實施了“變革性潔凈能源關鍵技術與示范”先導專項,實現了一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多能融合共性支撐技術的創新。例如,氫能及儲能技術、先進安全核能技術、 CO2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等。2020年10月,千噸級“液態陽光”合成示范項目成功運行。該項目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電解水生產“綠色”氫能,并將CO2加氫轉化為“綠色”甲醇等液體燃料。2019年9月,中科院原創的千噸級合成氣直接轉化制烯烴技術工業中試裝置投料一次成功,快速實現成果從科學論文走進工廠,引領了高效、節水煤化工的發展方向。該技術被列為國家能源技術短板清單任務。
總體上,我們正處于能源革命、工業革命、科技革命與人工智能互相疊加的大變革的初期。我國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生產與工業結構將向綠色低碳的方向快速轉變,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國家已經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近期一些與雙碳工作相關的規劃也陸續出臺,這些規劃的一個共同點是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不僅我國一些傳統高能耗工業將發生變革性變化,也將快速催生一些新的戰略產業。
2022-05-07 16:55:50